當前我國正處于城鎮化、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基礎設施和房地產等各類建筑項目遍地開花,隨處可見。這些項目既對GDP作出了貢獻,也產生了大量廢棄物,成為制約城市有序發展的問題。根據中科院的研究報告顯示,我國每年產生的建筑垃圾24億噸左右,占城市垃圾總量的40%。對“長江口垃圾傾倒案”進行一審公開宣判,3名主犯倪某、周某、張某分別獲刑有期徒刑6年6個月、5年、4年3個月,并處100萬元至40萬元罰金不等。被告人成某等污染環境罪的從犯分別獲刑有期徒刑1年6個月至2年,并處5萬元至6萬元罰金不等。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進程還有待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相關政策法規的建立。首先,應該明確建筑垃圾資源化項目的公益性。
?目前我國建筑垃圾產業對資源化處置和高附加值利用的需求極為迫切,而國家現行的再生產品標準數量少,還存在著標準低、標齡老等問題。建筑垃圾資源化包括預處理、無害化、資源化、運輸管理化、精、細、深加工流程、高效利用技術、主要工業裝備技術標準等,各個環節都需要明確的標準來規范。標準欠缺將直接導致各種各樣的違規操作,如違規拆除、隨意傾倒、運輸遺灑、回收利用率低、二次排放高等,不利于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的健康發展。
浙江省桐鄉市天順垃圾清運服務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倪某、管理人員周某伙同公司其他人員,為謀取非法利益,明知被告人張某、洪某(另案處理)等人無生活垃圾處置資質、部分垃圾未正規處置的情況下,仍以明顯低于合法處置成本的價格將生活垃圾交由上述個人處置,對垃圾處置方式及結果不監管,最終導致26船共計20088.89噸生活垃圾被直接拋入長江南通段、太倉段,65船共計22832.83噸生活垃圾被運至浙江湖州、安徽當涂等地非法填埋,造成環境嚴重污染的后果。
建筑廢棄物的回收和再生利用在市場條件下難以自發形成產業鏈,有處置能力的建筑垃圾再生企業卻因缺乏建筑垃圾原材料,面臨著無材料來源的生存窘境。我國并未對生產者規定強制回收建筑廢棄物的義務,建筑垃圾生產者往往將建筑垃圾填埋或傾倒,使建筑垃圾處理企業缺乏生產原材料,導致較多建筑垃圾回收企業處于停產或者虧損狀態。
其次,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發展需要財政支持。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前期研發投入巨大,無論是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技術、建筑廢物的分類與再生骨料處理技術、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關鍵設備、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產品高品質化技術,建筑廢物資源化再生成套工藝與設備集成技術,還是建筑垃圾資源化標準體系制定與建立都需要大量投資,目前政府對建筑垃圾資源化企業固定投資的支持力度仍有待提升,僅有部分地區出臺了對相關企業固定投資的財政補貼標準,如北京等地。
與此同時,應該積極完善建筑垃圾回收、管理制度。盡管我國每年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但沒有建立強制、同意的回收機制、渠道和管理制度,建筑垃圾施工、拆除、運輸等企業為降低處置成本常將建筑垃圾隨意傾倒或填埋。
建筑垃圾處理設備都包含什么設備
建筑垃圾破碎站設備包含:【建筑垃圾破碎機】【建筑垃圾骨料篩分機】【直線給料機】【骨料洗石機】【風選設備】【輕物質分離設備】
建筑垃圾中的許多廢棄物經分揀、剔除或粉碎后,大多是可以作為再生資源重新利用的,如廢鋼筋、廢鐵絲、廢電線和各種廢鋼配件等金屬,經分揀、集中、重新回爐后,可以再加工制造成各種規格的鋼材;廢竹木材則可以用于制造人造木材;磚、石、混凝土等廢料經破碎后可以用來再利用的砂石。
移動式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利用工作站集建筑垃圾受料、破碎、傳送、處理、再加工等工藝裝備為一體,通過不同的建筑垃圾處理設備組合成為一套強大的移動生產加工線,完成多需求的建筑垃圾加工處理作業。該建筑垃圾破碎站具有結構優化、輕巧合理、多功能性等特點,克服了設備組件分體擺放占用場地大、分散作業繁雜的弊端。實現由傳統的“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向“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再生原料→新生產品”的新型建材產業鏈和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生產運營模式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