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北京市提出建筑廢棄物就地資源化處理模式。北京市住建委、市發改委等11個部門日前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建筑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工作的意見》。根據《意見》,北京市正在探索建筑垃圾現場資源化處置,同時打通再生產品出口,鼓勵社會各方共同參與,加速建筑垃圾“變廢為寶”。
先分再拆垃圾減量過半
東南五環附近的西直河國際石材石藝大世界曾是個占地數百畝的石材集散地市場,市場騰退后開始拆除大棚。但除了拆除的設備之外,還有一臺移動式建筑垃圾破碎篩分流水線正在轟鳴作業,將堆積如小山的建筑垃圾粉碎成大小不等的骨料顆粒。
“骨料里的雜質明顯少了。”現場負責人胡秀江蹲在地上,捏起一把仔細看著說。
以前一拆除建筑,經常是稀里嘩啦推倒了事。但生活垃圾、家具和建筑垃圾混在一起,導致使用效率變低。
《意見》提出,要實現拆除利用一體化管理,實施建筑拆除和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一體化管理。現場拆除項目經理余成祥的工序也有所變化,比如得先把沙發、家具、雜物等生活垃圾分揀出來,再把塑鋼門窗、木材、鋼材等逐個拆除。這樣做的好處更在于,雖然說前端分揀任務量增加了,卻為下一個破碎環節提供便利,讓破碎后的再生骨料大大減少雜質,提高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