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破碎成骨料后,下一步怎么辦?胡秀江計劃著,在破碎篩分流水線附近建一個制磚流水線,把這些細骨料深加工成步道磚等。
其實,建筑垃圾再生產品在本市其他地方已有應用。在大興西紅門鎮新三余村,今年年初,就把已拆除的工業大院改造成為一處停車場。跟常見的停車場不同的是,這些停車位的地面是用建筑垃圾破碎后的再生骨料鋪成的。
整個停車場大約用了數千立方米的骨料。原來那些“無處安放”的建筑垃圾,經過資源化處理,再次利用的路越來越寬了。
西紅門鎮黨委副書記高國利介紹,建筑垃圾全部就地處理后,已生產225萬立方米再生骨料,其中有150萬立方米被用到路基回填、臨時道路鋪設、制磚等工程項目中。
據了解,目前市住建委已制定現階段《建筑廢棄物再生產品主要種類及應用工程部位》,未來還將根據市場供需情況調整再生產品種類及應用要求。《意見》中要求政府投資項目,要率先在指定工程部位使用建筑垃圾再生品,并鼓勵社會投資工程優先使用。此外,市有關部門、施工單位、項目公司等也應積極使用建筑垃圾資源化產品。
引導產業專項資金支持
2018年本市拆除5985萬平方米違建,今年還將實施4000萬平方米違建拆除,短時間內將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另一方面,目前本市有8條固定式建筑垃圾處理生產線、39條移動式生產線,投入和在建的生產線設計年處理能力在7140萬噸,但受分布不均、開工不足、設備維護等因素影響,建筑垃圾處理能力仍有很大缺口。
《意見》提出,為提高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效率和利用比例,各區可因地制宜建設1到2個臨時性或半固定式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相關部門將會依法加快辦理手續。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意見》還明確,“疏整促”專項行動資金可用于支持各區拆違建筑垃圾處置。同時,對資源化處置企業也可以按照相關規定,享受稅收政策優惠。
此前,建筑垃圾處理按照現行消納標準,為每立方米30元,由于標準不高,導致企業參與積極性不高。對此《意見》明確,拆違建筑垃圾處理費用,應按照不高于現行建筑垃圾處理費標準的150%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