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追求更高層次的布局和發展為建筑垃圾資源化行業的發展帶來新機遇。近期,北京市集中整治“開墻打洞”的行動進行得如火如荼,東、西城區及石景山、朝陽等地均開始“大手筆”拆除違建。治理“開墻打洞”在消除建筑安全隱患,規范街道秩序,減少垃圾遍布的同時,在拆除過程中帶來的大量建筑垃圾也為建筑垃圾資源化行業、企業提供了施展拳腳的空間。
整治“開墻打洞”垃圾處置成難題
但是,這種擅自改變房屋主體結構的行為會留下不小的安全隱患:有的底商把原來的窗戶敲掉,甚至破壞了承重墻;有的還加蓋違建,造成交通秩序擁堵、消防通道堵塞、樓前綠地擠占等方面的問題,讓居民困擾多年。
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和食品藥品監管工作會議上,北京市副市長程紅表示:“治理‘開墻打洞’是目前治理大城市病的攻堅戰,目前各區治理‘開墻打洞’成效顯著,各區要加強統籌,按時穩妥推進、疏堵結合。”
據悉,日前發布的《北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2017年工作計劃》中要求:今年內,北京全市拆除違法建設4000萬平方米以上;開展占道經營、無證無照經營和“開墻打洞”整治,全市整治“開墻打洞”行為約1.6萬處。
程紅將這組數據進一步細化:豐臺5000多戶、海淀3341戶、西城3000多戶、東城2300多戶、朝陽1800多戶……
據統計,每1萬平方米建筑在施工過程中,會產生建筑垃圾500~600噸,而拆除1萬平方米舊建筑,將產生0.7~1.2萬噸建筑垃圾。這就意味著,北京市此次整治“開墻打洞”將帶來2800~4800萬噸建筑垃圾。
根據北京市建筑垃圾綜合管理及循環利用信息共享平臺提供的北京市建筑垃圾簡易填埋場所名單,北京市目前擁有38家建筑垃圾消納場,以“北京南山鴻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消納場”為例,消納場占地213000平方米,總容量800萬噸,這已經算是北京市內相對較大的建筑垃圾消納場。而此次整治帶來的建筑垃圾將填滿至少4個類似的消納場,近10萬平方米土地被白白浪費。建筑垃圾增速迅猛,未來的儲存場地空間不容樂觀,面臨嚴峻的考驗。